“教学质量月”活动第二阶段已近尾声,课后经常听到评课专家和参赛教师对评课标准的一些争论。评课标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尺度。传统的标准,要求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板书工整,传授知识准确无误。这是授课的基本要求,在任何时期,都是评课必须把握的基本标准。但是,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具有高职课堂教学特色的“好课”,我们认为至少还得符合如下3个新的标准。

1.学生自主学习是优质课的基础

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句话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离开了知识接受的主体即学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不好任何知识的;二是学生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观念,而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情为基础,对学习内容的信息加工、理解,并由此构建一个属于自己思想和感情世界的过程。这就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就是好课,能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内容的课就是好课,能想方设法触发学生内心体验并能加以表达的课就是好课。什么样的课是差课?满堂灌,一讲到底,包办代替的课就是差课,将从教案上抄来的条条框框硬塞给学生的课就是差课,就原理讲原理,不让学生独立思考,忽视学生独特感受的课就是差课。

2.师生合作学习是优质课的标志

学习是个人的行为,又是集体的活动。离开了个人,当然谈不上学习,而离开了集体,个人的学习也很难有所长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之间要合作,师生之间更要合作。教师对学习经历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示范,必将给学生带来许多启迪,其作用是不可替代和不容低估的。某些教师不明此理,上课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交流,死气沉沉,枯燥乏味。而成功的课总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灵不断发生碰撞,他们互相质疑、互相辩驳,在热烈而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互相启发,得到提高。

3.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是优质课的关键

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面向生活,联系实际,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研讨探究。探究的目的,不在于得出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结论,而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引导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也可引导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撰写短文。

清楚了上述3个标准,我们认为不管是教师的听课,还是教学管理和督导人员的听课,都应该注意做到“四看”:

一看教师的施教行为:即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开展教学活动的。这种角色行为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观念形态层面,看能否运用新的符合高职特色的理念指导教学。第二是行为形态层面,看教师的施教行为是以书本知识构成的知识系统,还是以包括决策性、组织性、传授性、引导性、促进性、合作性行为、评价性等教学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简而言之,就是看教师能否发挥主导性作用。

二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即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进行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状态应该包括学习兴趣的浓烈性、学习需求的迫切性、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习态度的积极性、学习策略的灵活性、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问题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学习结果的愉悦性,等等。当然,这些良好的学习状态不可能全部集中在某一个同学身上,但对整个课堂而言,却是我们必须关注的。简而言之,就是看学生能否发挥主体性作用。

三看师生的互动行为:即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把施教与求学结合在一起的。施教与求学结合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互动,互动的方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它直接体现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结果,所以,听课者有必要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互动情况,看这种互动是否存在简单化、表面化、悬浮化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看师生能否发挥合作性作用。

四看教学行为的结果:即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包括知识目标的达成、能力目标的实现和情感态度的养成,它不仅要能满足本堂课教学目的的实现,而且要能形成学生对下节课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期待和向往的心智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教学结果就是要看课堂教学能否发挥发展性作用。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