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二级学院亮相,突出IT特色

文章来源:2011年10月9日 晶报A9

晶报记者 段安平 马冬梅/文 张定平 温文锋/图

国庆长假刚刚结束,沉静了一段时间的大运村昨日又再次热闹起来。早晨8点,变身为深圳信息学院校区的大运村门口车水马龙,一度造成龙翔大道交通拥堵,原来是深圳信息学院2011级新生到大运村所在新校园报到,深圳的家长们送子入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学校已建成10个二级学院,突出IT特色,昨日有3800名新生报到。

运动员公寓成宿舍

昨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昔日的大运村,此处人群熙熙攘攘,众多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拖着大包小包正办理入校手续。人群中,可以见到不少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身穿大运志愿者的制服,让学弟学妹感受到大运级别的服务。

新校区建设办主任张健告诉记者,新校园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大运会后的运行使用——运动员公寓转化为学生宿舍,运动员餐厅转化为学生食堂,大会议厅转化为多功能会议室,医务室转化为校医室,行政管理中心就是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的DVD演播厅转化为电化教室,宗教服务中心转化为后勤服务楼。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健身房等功能不变。运动员公寓有A、B、C、D、E等5栋为学生宿舍,F栋为老师宿舍。5栋宿舍楼能容纳2万学生居住。

10个新二级学院IT特色明显

10月8日上午,信息学院新校区建设办、团委组织了一个“新生看新校园”参观团,由曾担任大运志愿者的两位在校生当“导游”,带领新生和媒体记者参观。

在图书馆内门外,集中了所有新生报到的各个学院,有软件学院(易思博学院)、电子与通信学院(中兴联通学院)、计算机学院(神州红旗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商务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财经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另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课教学部和信息技术研究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IT特色鲜明。

接着大家参观了北门、图书馆、会堂、学生宿舍、体育馆、足球场等,“导游”结合这些设施的“大运功能”进行了介绍。这些建筑都保留了浓重的“大运”色彩,包括大运的图标和其它一些设计痕迹。“导游”说,暂时保留它们作为纪念。“校园太漂亮了,能求学大运村真幸福。”记者边游览边由衷地发出感慨。

今天下午,信息学院将在新校园体育馆举办开学典礼,由张基宏校长为大家上“开学第一课”。

明年将办成万人大学

国家骨干校、国家示范校、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2002年才创办的信息学院积累了较高的办学美誉度,加上拥有大运村新校园的大利好,今年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该校今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为3300人,实际录取3800人,另外单独招生200人。该校明年成立十周年,张健主任介绍说,明年将办成万人大学,5年内争取拥有2万在校生,为打造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的目标迈进,目标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到时信息学院将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

新生感慨

新校区

真大真漂亮

家住南山白石洲的杨娜是信息学院玩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一名新生。“新校区真大真漂亮。”杨娜说,昨日上午9时许她来到新校区时,前来报到的学生已经人挤人了,走在校园里不时会听到类似的赞许。

杨娜说,她的激动和兴奋不仅仅来源于新生报到,还缘于大运情结。大运会羽毛球比赛就设在新校区体育馆。当时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她,和父母专程从南山赶过来看了男子单打的比赛。当时感觉场馆设施非常好,比赛气氛十分热烈。如今,再次看到这座体育馆,感觉特别亲切。大运的美好回忆不时涌上心头。

“当时还想看在新校区足球场举行的足球比赛,但没买到票。”杨娜的遗憾,也在昨天“梦圆”。在学校体育场,她和几位同学一起高兴地合影留念。

4个校区28个单体建筑

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新校区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大运新城,占地面积约9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8.86万平方米。

信息学院新校区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校区,共28个单体建筑。东校区主要有教工及学生食堂、校医务室及后勤管理用房、教工宿舍及学生宿舍、学术交流服务中心等;南校区包括南教研组团、办公楼、体育馆及游泳馆等;北校区主要有北教研组团(实训室)、图书馆、会堂、会议中心科技楼、运动场、风雨操场等建筑;西校区为求水岭景观林地。

新校区立项早于大运会

信息学院新校区全称为“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迁址新建工程”,2007年立项,当时深圳申办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尚未成功。深圳获2011年大运会主办权后,按照节约办大运的要求,大运村与信息学院新校区统一规划、建设。大运村占到信息学院新址的近80%。新校区2011年5月全部交工使用。2011年8月6日至26日,大运村运营21天后正式闭村。

从2011年8月26日12时起,大运村全面过渡到“信息学院时间”,大运村全部转换为信息学院使用。

学校设施多为大运“遗产”

“现在大家看到的四人间学生宿舍,就是从大运会期间运动员使用的三人间改造而来的。宿舍使用的床可以组装,赛时可以加长供运动员使用,赛后还可以安装上衣柜、书桌供学生使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建筑物的交接外,赛事期间购置的一些物资也转换、改造为适合学校使用的设施设备,充分体现了节俭办大运的精神。

大运会结束后,办公楼、图书馆、体育场等28个单体建筑都恢复了各自的功用。赛时使用的办公家私成了学校行政部门的办公设备。食堂购置的餐具,也被学校饭堂充分利用起来。

老生心愿

真希望

早点搬过来

作为曾担任大运志愿者的两位在校生,电子与通信学院2009级学生彭泽洪和数字媒体学院2010级学生麦施韻,昨日为新生当起了义务“导游”。

 “新生第一课会在体育馆举行,那里曾经是大运会羽毛球场馆,有9块专业胶垫,尽量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踩坏。”麦施韻曾担任羽毛球赛的助理记分员,对于体育馆乃至整个新校区的情况如数家珍。作为2010级的老生,春节前后就会搬到新校区,“大家都盼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彭泽洪是大三的学生,过完春节将参加为期半年的校外毕业实习,估计入住新校区的机会不大了。“没关系,毕业典礼估计还是要在新校区举行的。”彭泽洪说,他并不感到特别遗憾,因为他可是最早入住新校区的“尝鲜者”呢。原来,大运会开幕前夕,大运村曾进行过满负荷测试,组织学生在大运村住了两天一夜,当时他扮演的是南非代表团成员。对于如今的新校区,他说,即使毕业了,也会常回来看看。

出处:http://jb.sznews.com/html/2011-10/09/content_1773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