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13年8月12日 晶报A21
2011年深圳大运会后,设施齐全的运动员之家——大运村,作为一份大礼成为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新校区,开启了崭新的大运后时代。两年后的今天,你会发现大运精神已悄然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得以传承。
晶报记者 朱晓蕾/文 张定平/图
校内大运气息浓
作为大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所,大运村曾居住着来自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名运动员。赛后,大运会的“家园、乐园”成功变身为“校园”,这在大运史上尚属首次。
走进这偌大的学校,校内将大运会期间的吉祥物“UU”和大运会的口号等标志性建筑和设计均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处处可以感受到大运的气息。已从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毕业一年,曾经服务于大运村羽毛球馆的志愿者姜宏刚向记者介绍,大运会结束后,运动员公寓转化为学生宿舍,运动员餐厅转化为学生食堂,大会议厅转化为多功能会议室,医务室转化为校医室,图书馆的DVD演播厅转化为电化教室,宗教服务中心转化为后勤服务楼,大运村文化展示区改造成了教学楼。“知行楼”、“学思楼”……文意十足的建筑铭牌更彰显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希望通过楼宇、道路山体、水系的命名,名人雕像、文化墙的设立等展现校园文化。
据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圳申办大运成功之前,市政府就决定在现在的地址建新校区。深圳申办大运成功后,市政府提出“节俭办大运”的口号,于是决定将大运村叠加在正在建设中的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充分利用新校区的设施。
大运精神届届相传
作为大运会特殊的东道主,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大运会期间承担了信息学院体育场、信息学院体育馆、盐田综合馆、盐田大梅沙沙滩排球场馆、罗湖体育馆、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篮球馆、深圳市体工大队艺术体操训练馆7个场馆及皇岗口岸的志愿服务工作。大运会后除了校园硬件设施的提升,志愿者精神也就自然而然根植在校园里。姜宏刚表示,“作为‘志愿者之校’,学校每个学院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义工活动,大家踊跃参加,虽然大运会已经落幕了,但大运精神会在校内届届相传。”
“大运会是大学生的运动会,如今又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体现了我们‘办赛事办城市’的办赛理念。”大运村村办常务副主任周彦兵如今依旧任教于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角色的转变也让她感触颇深。“大运虽然过去两年了,但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拥有这样的人生经历难能可贵。”她回忆道。如今,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志愿者之校”,校方也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去参与不同形式、有意义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和活动,让大运精神在校园中传递。
出处:http://jb.sznews.com/html/2013-08/12/content_2584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