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15年5月12日 搜狐新闻

 

光环下,这个出生于1995年的年轻小伙子其实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创业天才”,也不是那种具有强大号召力的领导式人物。实际上,除了应有的商业敏感性,陈家良的创业之路平凡而单纯,甚至透露出“不得已而为之”的态度。

 “如果要创业,一定要做好充足准备。他说,“创业真的是意见很累很苦的事情。虽然他自称是一个“欲望蛮大的人”,并且经常有“总有一天我要做成一番事业”的想法;但他的为人处世都透露出一种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所没有朴素和谦逊。她的书桌干净整齐,资料归类一丝不苟,还写得一手好钢笔字,在采访过程中,他甚至为自己的普通话不好而表达歉意。

而在记者看来,陈家良也是那种拥有目标,并会为之不断奋斗的人。“我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会轻易动摇。”

自主创业 始于用红包倒卖小灵通

如果不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陈家良。陈父很早涉足股票市场,并开办了自己的工厂,从一个肇庆高要农村的普通家庭一跃成为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一切都变了,父亲的工厂倒闭了,股票也赔钱了,还因此背负了一身的债务。

那时的陈家良刚刚进入高要市白土镇的宋隆中学,和同龄人比起来,陈家良显得如此典型却又如此不同:一方面,她成绩优秀,稳居年级前三名,还担任着班长和课代表的职务;另一方面,在那些同龄男生喝酒、拍拖、打麻将、泡舞厅的时候,陈家良却利用自己小时候收的红包坐骑了第一笔生意:倒卖“小灵通”。

陈家良也想做一些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应该做的事情,比如找女朋友,但他发现自己的“生意”太忙,根本无暇顾及;比如玩玩网络游戏,但他发现自己有“3D眩晕”,于是宁可去看书看电影。

高中时期,学习压力明显增加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和试卷,但并没有影响陈家良继续拨动他内心的小算盘。他看中学校“笔业”这个市场,通过网络找到了低成本制的笔芯的厂家,几分钱买入,两毛钱卖出;发动学生搞宣传,做营销;业务涉及多所中学,传单派的满天飞,甚至惊动了校方。

家长和班主任并不是不知道陈家良的所作所为,但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陈家良的生意经并没有影响到学习,他依然是“班级带头人”和“学习带头人”,还拿着奖学金。

中学六年,这个刚刚承认的年轻人交出了一份特殊的答卷:倒卖手机1000台,净赚20万;卖笔芯80万支,净赚16万。

以创业为主的人

一开始,他抱着想要改变家境、减轻父母负担的初衷,但经过中学时期的试水,陈家良逐渐清晰自己的追求——他是一个以创业为业的人。

 “如果你是以一匹狼,但遇到了狮子和老虎,你还是打不过。”大学时期,陈家良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他成立了“速运邦邦”020云服务综合性平台,为高校学生提供“快递最后一公里”业务,并迅速覆盖了广东38所高校。

大二,陈家良决定休学,专心从事公司运营以及创业项目。在他看来,读书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创业。

如今,陈家良依然保持着他最初创业时的那股劲头,就算再忙,他也会在每天睡前看几条新闻,翻几页书。从安东尼·罗宾的《唤醒心中的巨人》,到老子的《道德经》,陈家良希望从不同的知识体系中吸收智慧。

“如果现在问我创业时什么,我局的就是把自己心里面想做的东西,发展成自己的事业,永远不要放弃”,陈家良说,“要记得,永远不要放弃。”

 

出处:http://mt.sohu.com/20150512/n4128924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