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17年09月26日 深圳特区报 C02版
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校长、教授 孙湧
新时期,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有一些瓶颈需要去突破。比如,如何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布局,更好地为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与高效服务;如何优化师资队伍,使更多既有高学历又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从而培养出更多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如何同步完善教学环境与实训环境,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技术技能,也具有现代思想和现代职业素养,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人才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深圳的经济发展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虽然,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备了全国领先的办学水平。但是,面对“工业4.0”国际格局和“中国制造2025”时代要求,以及深圳产业发展新趋向,伴随深圳及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在未来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瓶颈需要去突破。
一、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关注的瓶颈问题
新时期,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有一些瓶颈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1.专业设置是否完全体现产业分工新要求
近年来,深圳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现有高新技术、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目前,深圳正大力倡导和发展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文化创意、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生命健康、海洋、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和可穿戴设备六大未来产业。然而,深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分布并不均衡,主要聚集在深圳四大支柱产业领域,对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和未来产业领域未曾涉及或涉及较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没有相应专业支撑,在这种意义上,深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深圳产业发展速度,专业布局未能满足未来深圳产业发展需求。如果不加以调整,未来发展将无法支撑和服务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2.专业内涵是否完全支撑产业发展新要求
深圳产业发达,行业企业众多,如何将产业行业优势资源、行业企业新标准有效引入专业建设中,是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内涵建设中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目前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方面的实践运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课程的有机融合度不高,还无法完全满足深圳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更高要求。
3.师资队伍是否完全支撑专业内涵新要求
能否培养产业所需人才,与学校师资水平有直接关系,师资队伍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由于深圳人才引进的政策优势和待遇优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并不缺乏高学历高规格人才,然而,这些高学历教师大都来自普通高校,接受正统学科教育,来自企业的比例相当较低,有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并不多。同时,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滞后,专任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否具备前沿性,专业素养能否达到持续更新的产业技能发展需求,都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重要问题。
4.实训环境是否完全满足职业技能新要求
实训资源和环境条件是实现人才培养转型升级的切实保障。近年来,深圳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然而,实训环境与真实的职业场景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由于产业主流技术升级更新较快,硬件实训设备往往因为资金和师资水平限制,而很难及时紧跟产业主流技术发展,导致实训硬件环境难以满足产业主流技术发展新要求;另一方面,实训软件环境问题,在实际技能训练时,企业生产流程、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入性不够,相当部分仅限于专业技能实训,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养还一时难以达到产业岗位要求。
5.学生素质是否完全适应产业岗位新要求
现代产业链下的产业岗位要求的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有现代思想和现代职业素养。在当前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否贴近产业发展方向,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现代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新时期深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对策
深圳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后起之秀,要善于学习,勇于追赶,敢于超越。要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破解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瓶颈,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
1.强化硬实力,破解教学内容知识老化问题
各专业要以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围绕产业主流技术开设新课程,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时效性,解决教学内容老化问题。一是要根据深圳产业规划,了解产业技术发展新动向,充分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更新信息,主动对接企业发展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二是要主动对接本区域行业、企业,按照“对接产业发展,贴近企业诉求,服务区域经济”思路,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寻求合作企业支持,共享企业教育资源;三是要构建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动态课程体系,积极支持和有效支撑深圳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引发的专业人才要求变化,帮助学生掌握产业最新核心技术,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适应现代社会、企业发展需要。
2.提升软实力,破解素质教育效果不佳问题
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心灵塑造和素质养成,深圳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开展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要围绕提高素质教育效果而协同合作,要改革素质教育内容与形式,协同推进,全力提升素质教育效果。
首先,要提高思政课效果。高校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思政课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加强思政课建设,不能简单等同于课时调整,而要通过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破解素质教育效果不佳难题,要聚焦现实问题,注重实例解读,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心理,变生硬的单一传授为生动灵活的双向互动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过程。通过优化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载体,让思政课成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真心接受喜欢的课程。
其次,要全方位培才育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非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利”,全员育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和每一门课程应该负有的共同职责和使命,让学生在校园里充分感知全体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再者,要全过程培才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长期培育发展积淀的过程。因此,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把思政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3.顺应新时代,创新强校狠抓内涵谋发展
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发扬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特区拼搏精神,并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增强示范引领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杜绝“没问题,不需改”“遇问题,不想改”“有问题,不会改”的境况,大力实施创新强校。
(1)建机制,谋发展
建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一是优化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法人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分离,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强化管理重心下移;实施职称评聘机制改革,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制度,有效激发教师活力。二是完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激发办学活力。三是推进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组织协同共建二级学院,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有效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2)抓内涵,求素养
对接区域产业,建设高水平专业。契合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布局;以核心专业为重点,推动和加大重点品牌专业建设力度,明晰、强化专业内涵。通过品牌专业的示范引领,带动高职院校专业的内涵发展。
追求卓越精致,打造高职品牌课程。以有效教学为重点,加快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建立开放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优化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素质结构提升,鼓励学生通过高端证书认证,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事、成才。
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点,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所学课程、上课时间和授课教师的自主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立平台,强技能
高职院校要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整合政校行企四方教育资源,遵循人才培养和成长发展规律,有效构建并发挥教师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平台作用,优化师生成长路径,提升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4)强服务,创一流
开门办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地方优势和特点,通过校地合作、产业研究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地方品牌经济和优势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全面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出处:http://sztqb.sznews.com/MB/content/201709/26/c186259.html?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