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20年1月17日 晶报
阿尔卑斯山下、伊尔勒河畔,德国肯普滕当地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梦想成为一名硬件工程师的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学生张恩荣正细致观察着生产流水线,不时向技巧娴熟的当地生产工人请教。而同一时刻的中国,信息学院“西旺山”下、“一泓泉”边,“春芽草地音乐节”火热举行,刚结束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赶来的德国肯普滕国立第一职业学校学生Philip和同行伙伴在这场音乐会中体验“无国界”的舒适……据悉,信息学院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于1月6日至17日与德国肯普滕国立第一职业学校开展了此次为期两周的实训与文化交流活动。
德国师生代表团圆满结束两周的实训与文化交流活动(通讯员:彭逸凡)
■德国交换生代表团感受中国文化和全新的科技体验
据悉,为顺利开展本次交流活动,信息学院前后用了8个月时间筹备中德交换生项目,而德国肯普滕国立第一职业学校校长汉斯•丹尼弗也多次到校洽谈中德学生交流事宜,后经多次沟通洽谈达成一致并形成协议,选派7名师生代表来到信息学院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训与文化交流活动。
中德学院老师在信息学院实训室指导德国学生进行机器操作(通讯员:彭逸凡)
来访师生的实训与交流活动分两周进行,第一周为1月6日-10日,来访师生分别参与该校中德学院18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业网络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每天“跟班实操,同步考核”,完成实训任务;第二周为1月13日-17日,信息学院专门联系了学院的校企合作企业,德方师生在完成实训项目后陆续前往华为、华兴鼎盛、越疆科技等知名企业,在了解学院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一边观摩学习产品研发及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同信息学院相关师生代表探讨实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及改进空间。
德国师生代表团到企业参观(通讯员:彭逸凡)
晶报APP记者了解到,19岁的Philip与同校的6名学生此次以交换生的身份在老师Schmid的带领下,是首次来到中国。在信息学院风雅颂诗经文化传承基地,穿上汉服的德国交换生们很是兴奋,学习抱拳礼、欣赏中国古代器乐、亲手制作木质书签等文化体验让德国师生感到非常新奇。
德国师生代表团走进信息学院诗经艺术传承基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讯员:彭逸凡)
在木艺课上,在德国学习工业产品设计的德国肯普滕国立第一职业学校学生Isabell选择了秦琴造型,并亲自捻钻修型、抛光上蜡,在步步打磨中体验着中国的传统技艺。带队老师Schmid则在书签上刻出一道代表妻子的波浪线,用机器切割出代表三个孩子的凹槽,想要把这份珍贵的礼物带回德国送给家人。
德国学生体验中国木艺制作(通讯员:彭逸凡)
“除了文化的感知,全新的科技体验,全新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都是此行最大的收获。”20岁的Isabell十分认可老师Schmid的这句总结,Isabell对机器人有着浓厚兴趣,非常喜欢学校安排的实训课程。在实训中,德国交换生们在工业机器人专业实训室学习了KEBA工业机器人基本操作与示教编程,在工业网络技术专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实训室学习了RPA程序设计高级应用,并与中德学院学生组成实训小组,一起探索完成了KEBA工业机器人高级码垛、视觉分拣、RFID物料分拣、RPA软件应用开发等实训项目,学习了视觉识别等实训内容。信息学院的先进设备条件和师生优良实训水平引得他们频频赞许,更对融合了国际化水平和中国本土产业需求特色的实训项目展现出浓厚兴趣。
德国交换生与信息学院学生交流3D打印技术(通讯员:彭逸凡)
作为带队老师,Schmid对此次中国之行的感触尤为深刻。无论是从平安大厦顶楼俯瞰到的城市景观、欧洲小镇式的华为松山湖园区、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和商业集群、莲花山下可以人脸支付的自动售货机,还是学校里专业的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课程,都显示着高科技已然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里温暖的人情味更是令Schmid一行感到暖心,Schmid表示,记得初到学校住宿时,学生们一听说德国客人需要直饮水,当晚就抬了一桶水送去,“感觉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地热情招待我们”。
得知此次行程安排得到了德方交换生代表团的高度认可,信息学院中德学院院长周彦兵表示,此次交换实训项目具有突破性的实践价值,对不断推进中德职业教育与合作蓬勃发展也具有同等重大意义。
■信息学院正与宝安区推进“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
就在德国肯普滕国立第一职业学校师生在校交流期间,信息学院同期也选派了6名师生代表到达赴肯普滕市开展为期2周的学习交流。
据了解,信息学院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深化与德国职业院校合作交流, 2019年6月,该校党委书记刘锦随同国家领导人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联盟高峰论坛”,深度调研德国职业教育,并主持大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平行论坛。该校中德学院师生多次赴德开展学习交流,本次与德国职业院校首次开展交换生项目,为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实际上,信息学院中德学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德国“双元育人”实践经验下不断探索本土化创新,为人才培养与就业定调,与合作院校、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优化高职课程和教学计划,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3年来,该学院对标巴伐利亚州文教部专业和课程标准,对接AI机器人产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两个专业,打造中德学院智能机器人AiRobot特色双创团队,并与富士康、华为、中兴、怡丰、美盈森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共同育人。
2020年,中德学院首批毕业生成了“香饽饽”,被提前抢订。据悉,在该校2019年11月举办的校园专场招聘会上,校企合作单位智能包装行业龙头企业美盈森集团,基于该校学生在实习期的优异表现,一次性录用了包括研发类、制造类岗位在内的29名中德学院应届毕业生。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立足深圳产业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先导,努力探索并形成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正与宝安区积极推进“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实体产业的共性核心技术转移需求为出发,与企业共同培养适应技术产业化需求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产教融合创新导师研修班,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形成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中德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创新生态体系,以产学研创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宝安区内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一个可借鉴的产教融合的创新范例。
记者:王文丽;通讯员:吕晓秋,杨寒
出处:https://appimg.allcitysz.com/template/displayTemplate/dist/index.html#/newsDetail/525434/95?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