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2020年8月11日 新快报
突破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瓶颈,补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储备短板,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的关键力量中为微电子技术发展赋能聚智。8月1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发起成立的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简称“微电子专委会”)在开芸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简称“深圳信息学院”)成立。众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线上+线下”齐聚,以“聚智、引领、融合、创芯”为主题,共商战略发展大计,主动直击产业“痛点”,精准对接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微电子领域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产、教、科、用融合发展。
据悉,微电子专委会还在深圳信息学院设立微电子专委会秘书处、全国微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构建微电子相关专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为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注入强“芯”剂。
群贤汇聚鹏城,构筑产业发展“芯”标杆
本次大会嘉宾云集,共同见证微电子专委会的成立。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玉梅研究员,广东省职教学会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深圳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刘锦、校长孙湧、副校长许志良等出席线下会议,另有政府部门、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领先企业等45家单位代表“线上+线下”同步与会,纷纷为微电子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成立大会由陈锋主任主持。
深圳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刘锦致欢迎词,她表示,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职业教育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感谢诸多深具使命感的院士、专家、教师、企业代表共襄盛举。作为“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深圳信息学院高度重视微电子专业建设,不断增强师资配备,深化政校企合作。近年来,已与行业领军研究机构、高校等,共建了第三代半导体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国家“芯火”平台人才实训基地,成立教育部第三代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还与电子科大共建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校将全力支持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与各界同仁们一起,共享优势资源,共育时代英才,彰显高职的使命担当。
鲁昕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微电子专委会是在国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职业教育要承担的特殊历史使命。微电子专委会获得院士、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聚智”、“引领”、“融合”、“创芯”八个字高度凝练了微电子专委会的定位。她希望微电子专委会聚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引领全国开设微电子及相关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推动教育与科技、教育与高端制造业的产教科深度融合,共同为芯片生产、集成电路、光科机、硅晶元等领域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共同为伟大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中国人的力量。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致辞中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明确将集成电路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深圳教育长期关注并大力支持微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多所高校开设微电子专业。此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并将秘书处设在深圳信息学院,标志着深圳教育在精准对接国家需求、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微电子专委会的成立对深圳意义重大,也将促进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广东省职教学会会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杜安国致贺词,他表示微电子专委会的成立将为全国职业教育微电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搭建一个重要平台,期待与微电子专委会加强交流合作,为助推广东省微电子产业科学发展共同努力。
专会成立强“芯”,打造人才培养“芯”态势
大会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经大会选举产生专委会第一届主任1名、执行副主任1名、副主任5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7名,其中中国职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当选专委会主任,深圳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刘锦当选执行副主任,深圳信息学院副校长许志良当选秘书长。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首批入会的成员单位有45家,来自政府部门、研究型高校、微电子领域领先企业、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微电子专委会还设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鲁昕会长担任主任委员,并邀请院士、青年科学家、企业家等顶级专家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
陈锋主任作专委会工作报告,陈锋表示,微电子专委会将履行好职责,担当国家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对接产业目标,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坚持产教科融合发展模式,做好微电子产业人才支撑。
接下来,微电子专委会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精神,集中力量做好十件事:
组建3个课题组,微电子发展战略课题、人才培养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人才培养标准等,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建立3个中心,建立课程改革中心、微电子情报信息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聚合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资源,用新技术手段服务微电子人才培养。
建立4个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建立优秀人才协同培养平台、建设微电子人才专项资源库、办好微电子人才培养论坛,发挥微电子专委会引领作用,为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输出高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的微电子职业技术向更新、更好的阶段迈进。
专家论坛聚能,共话科技命脉“芯”发展
专家论坛上,鲁昕会长以“微电子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为题作主旨报告,报告从产业链升级历史要求、微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微电子人才培养对策等三方面展开。
鲁昕会长指出,微电子技术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历史要求,是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现代化”攻坚战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些重大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攻坚克难。所有关键岗位、重要产业,都要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这正是学会发起成立微电子技术专委会的初心与使命。她介绍到,微电子专委会现已制定“3+4+5”发展规划,即计划使用3年左右时间,带领全国400所院校,培养30万微电子领域人才,培训5000名老师;着力建设专业标准研究基地、教材建设输出基地、教法改革示范基地、教师能力培训基地等4大载体;实施微电子专业高职院校全国布局、微电子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微电子专业教材建设全面调整、微电子人才培养标准全面建设、微电子专业场景教学全面改造等5项举措。
对此,鲁昕会长强调微电子专委会要坚持“聚智、融合、引领、创芯”宗旨,联合全国近30所高水平大学的微电子学院开展培养专、本、硕人才培养标准和体系的建设,打通科研链—产业链—数据链—教育链—教学链—人才链—价值链,充分利用集成电路一级学科建设机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作出贡献。
黄维院士以“‘柔性电子’+与未来展望”为主题,从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我国柔性电子产业的发展、创新团队及近期成果、柔性电子产业机遇与挑战四方面作精彩报告。黄院士指出,柔性电子是将无机/有机器件附着于柔性基底上,形成电路的技术。以柔性电子为核心,着力发展“饥饿科技”(FAMISHED),是我国在颠覆性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开道”超车的重要战略机遇。他如数家珍地列举了柔性电子的发展前景、关键科学问题与国内外研究热点,介绍了所率的全球化、年轻化精英团队,及其代表性成果。黄院士认为,柔性电子是我国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要瞄准柔性电子的研发创新、品牌塑造,聚焦柔性电子的材料、工艺,实现产业的“五个强”“四重点”“三步走”“双箭头”“一体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教授线上作报告,他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题,站在产业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借助“摩尔定律”,具体而深刻地阐述了涉及我国集成电路未来发展的六方面因素:第一,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注定艰难,尤其是芯片制造工艺,挑战极为严峻;第二,因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全球化,战略应对、技术突破、形成完整产业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挑战;第三,集成电路已渗透进人工智能,5G通信等众多领域的应用;第四,芯片制造仍存在较大挑战,光刻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推动我国芯片制造领域良率、产量的提升有较大的影响;第五,集成电路产业一旦引起广泛的重视,将得到更多支持,包括浙江大学筹建的12寸高端研发平台。第六,后摩尔时代市场相当碎片化,因此有很多种小企业尤其是设计企业商机非常大。“摩尔定律可能会终结,创新将永无止境。”吴汉明院士用一句话传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周玉梅副所长从集成电路行业特征及从业人员特征两方面出发,介绍了集成电路产业及人才概况,并从“国内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从何时开始?”这一问题切入,详细介绍了21世纪以来国内集成电路的发展情况。她表示,目前还需进一步通过吸引其他专业学生进入集成电路领域等方式增加基础团队力量,普通本科高校的工程化教育和集成电路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亟待加强。周玉梅副所长围绕《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资融资、研究开发、人才、市场应用等五个方面对国家政策措施进行解读,并表示,“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虽然辛苦,但投入后也很快乐。”
记者陈焕钊 通讯员陈汝冰 吕晓秋 杨寒
出处:http://www.xkb.com.cn/article_62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