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届大学生CAD/CAM软件应用竞赛于12月17日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如期举行。按学院领导指示,由信息控制与制造系组织了2个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本次比赛的主办单位是广东省高教厅。来自广东省10所高校共组13个代表队(其中包括4个本科代表队)参加了角逐。从高教厅领导宣布竞赛开始到比赛结束,历时4个多小时。
当日晚8:00钟左右,信息控制与制造系主任周学才教授从现场向陈小波副院长报告了我院参赛队的获奖结果:我院共获得6个1等奖(本次竞赛设1等奖总数为13个),9个2等奖和4个3等奖;我院参加竞赛的20名选手全部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辅助制造高级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我院在校学生取得高级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零的突破;我院两个代表队还分别获得团体第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回顾本次竞赛的备战过程,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是成功的希望
10月18日收到省高教厅竞赛通知,我系向主管院领导提交了参赛的初步方案。院领导十分重视,指示参加这次竞赛并获奖是我院数控技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需要,“信控系要全力以赴争取一等奖”。为落实学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陈副院长亲自挂帅,带领信息控制与制造系成立了竞赛攻关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攻关计划。
在58天的高强度集训中,学院领导全程关注。张院长与深圳市教育局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陈副院长定期给集训的同学们做思想动员,其中包括10月20日的集训前总动员、11月11日第二阶段的慰问、12月15日的临行寄语,无不流露着对参赛同学们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在12月17日竞赛当天,陈副院长还不辞辛苦,亲赴广州赛场给同学们加油鼓劲,并从早上一直守候到下午2点30分比赛结束后和教练、同学们一起共进午餐。
二、 明确目标是成功的动力
学院领导在一开始明确指示信控系要全力以赴争取一等奖,为明年全国数控大赛打好基础。竞赛攻关小组身负重任,经过周密部署,制订详细的进度计划,制定出明确的攻关目标:即在本次竞赛中拿下一个一等奖、多争二等奖和三等奖、确保参赛队员全部获得计算机辅助制造高级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
大家一致认为:全力实现上述目标是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需要。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潜能和希望。
三、 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是成功的保障
根据学院指示,陈副院长亲自挂帅,带领信控系成立了竞赛攻关小组,制订了详细的58天备战进度计划。攻关组由系部党政领导、领队、总教练、教练和03级、04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中挑选的26名同学组成。系部行政全面负责落实备战期间的进度计划跟进、调整和实施细节。
为确保实现攻关目标和集训效果,攻关组对58天的集训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将整个集训工作分为准备、熟悉、提高、强化和临考5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完成竞赛软件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在熟悉阶段聘请技术支持方资深教员讲解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在提高阶段交叉安排教练和技术支持方资深教员针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讲授解题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安排实际加工环节加深理解;在强化阶段安排金牌教练针对竞赛的每个环节和要求、队员集训档案,进行全封闭式模拟考试训练,规范解题的每一环节,强调队员完全理解集训中碰到的每一问题;在临考阶段安排对队员的心理状态进行指导,重点解决临场解题技巧和夺冠心态。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集训按照计划进度有条不紊紧张进行,其强度大,覆盖了所有节假日和晚上的休息时间;难度大,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之前对竞赛所用软件一无所知;阻碍大,住校的同学平时都是每周定期回家,集训就意味着纪律的约束,就要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要克服的一个思想大障碍。攻关组通过精心安排和引导,使队员们带着满腔热情很快进入备战状态。
攻关组周学才主任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在提高阶段按照竞赛评分要求把集训内容分成造型、加工、仿真三部分,并责任到人,由姜家吉处长统筹把关;劳政玲老师负责造型部分;李西章老师负责加工部分;王校辉老师负责仿真部分;葛李老师全程负责后勤工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在专业技术上取长补短,攻关组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并对集训教学方法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不仅锻炼了教练们的竞赛培训能力,也使同学们领略了面向社会式的实践培训模式,使得集训的质量大大提高,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在集训过程中,采取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共享问题的教学模式,每天课后针对习题收集每位同学的问题,由教练集中讨论解决,之后及时反馈给所有同学,让大家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减少相同问题的出错几率。同时,还给每位同学建立起学习档案,通过大量训练,观察同学们掌握的程度和进步,对每套题中出错的地方反复训练,精益求精,直到完全正确为止,最后根据成绩确定出20名最终参赛选手。
另外,为做到知己知彼,攻关组还专门组织教练参观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取得了兄弟院校的集训经验。
四、 师生齐心共渡难关是成功的关键
集训强度大、难度高、思想障碍多,过程十分艰难。由于我们第一次参加这类大型比赛,缺乏经验,所以在集训进行到一个月的时候,学生中开始出现情绪波动,因为大部分住校同学一直集训都没有回过家,疲劳、思家交杂在一起引发了部分同学的松懈。教练老师随时关注着这一切,及时与同学沟通。陈副院长亲自进行思想教育,把握住了方向,遏制住了松懈情绪,使得师生们能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惧万难、全力备战。
在此期间,随处可见一幕幕奋发图强、团结友爱的场景:陈艺、袁观弟、陈吉祥等同学因紧张疲劳感冒发烧,仍坚持学习不请假;文达璋同学父亲病重,也没有请假,仅抽出集训外的时间回到远在关外的家中,探望后立即返回。还有其他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如同学遇到天气突然转凉,衣服不够了,托走读的同学就从家里带;生活费没了就找其他同学借;生病感冒了也不中断训练,依然投入战斗;觉得时间不够用了,就把中午休息的时间也充分利用上,甚至连午餐都带到机房,边吃边做题;遇到问题了,相互交流、虚心请教;晚上回去了,还不忘总结问题、自己找题练习……。同学们明白,只有努力不懈,才有可能获奖,为学院争光、为系部争光、为自己争光。
参与集训的老师姜家吉、葛李、王校辉、劳政玲和李西章也是如此,老师们不仅要全力投入集训,还要保质保量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和其它工作。特别是总教练姜家吉博士近两个月都没在家吃过几顿饭,把时间和精力都留在了集训机房。这一幕一景,让所有看到的老师和同学都为之感动。
五、 各部门的支持是成功的条件
此次竞赛得到了学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教务处、财务处、总务处和科研设备处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教务处的支持为姜家吉总教练腾出更多时间,才使本次集训工作的封闭式强化训练得以圆满完成。
总之,本次竞赛所取得的成果,首先归功于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功于攻关组的集体智慧;归功于全体队员们的不懈努力;归功于学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信息控制与制造系)